全国首推,列入省科协“典型好案例”
科普阵地“双线”延伸入心来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赵瑞雪
实习生 张兆祎 黄翠
“滑梯为什么能往下滑”“喷水单车踩得越快喷水越高吗”……这个暑假,张店儿童公园成了中心城区热门“打卡地”,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也随处可见成群的孩子嬉笑玩闹。作为科普元素融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处典型实践,这里不断吸引着省内外众多科协组织前来调研学习。
公园里,每一件游乐设施都蕴含着简单或复杂的科学原理,在游戏中就能轻松感受什么是重力、水的流动等,寓教于乐名副其实。“孩子会主动去看这些设施的科学原理,简简单单的滑梯、挖土机变得更有趣了。”8月21日中午,陪伴孩子游玩的张女士表示。在这处10.7万平方米的公园内,每一棵树、每一面墙,甚至是脚下的一条跑道,都在为体验者科普着有趣的小知识。借鉴《齐民要术》,森林主题中植入花镜场景,每一棵植物都有自己的科普“身份证”;依托《考工记》打造的水乐园,阿基米德取水器、远程水枪等无动力水设施让水利知识生动起来……
自2022年,我市在全国首推将科普元素融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加速户外科学普及全域化。截至目前,科普设施建设已嵌入全市11个区县(功能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53个大项目、260余个小项,为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蹚出新路。
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中融入科普元素,是让科普设施走向户外的一种创新做法,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科普场馆开放程度、服务时间受限的问题。
张店区西五路沿线公园内就分布着大量科普设施,距离居民区仅一步之遥。以科普展示为主的泰苑社区,除了中老年人关注的口腔健康知识、青少年喜欢的趣味科学,还特别设置了“健康红绿灯,科普知信行”展示区,饼干、饮料等食品依次排开的展柜里,同时放置了盛着白砂糖、油、食盐的容器,食品中糖、油、盐的含量一目了然;以互动式科普体验为主的小西湖社区,磁力转盘、波纹模拟等科普设施一一亮相,供周边居民随时体验。“没有时间去科技馆,家门口的科普设施就很方便又有趣。”小西湖社区居民孙先生说。
据了解,市科协创新“1+N”工作模式,采取“三结合一联合”,即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与社区网格员工作结合,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与应急、消防等部门单位联合协作,一个个有活力、有特色的户外科普阵地陆续亮相。
农村户外科普阵地建设也有声有色。在临淄区凤凰镇西刘村,有着“管仲府邸、画中西刘”美誉的美丽乡村,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普设施同步打造。紧邻管仲府邸旧址的三归台科普公园,巧妙布设防震减灾、营养健康等形态各异的平面科普设施,定期更新“科普有声”驿站,与公园风景相得益彰,名相管仲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熟知。公园一侧还打造了乡村振兴综合体,科普馆、大礼堂、图书馆一应俱全,俨然成为镇上的人气“高地”。
户外科普阵地风生水起、深入人心,我市又探索出线上科普传播新模式。
“暴雨过后,饮食卫生要注意”“天气预报里的卫星云图是怎么回事”……8月16日下午,张店龙泰苑社区居民王芬在社区群里收到网格员推送的新一期齐妙网格科普知识。今年初,市科协借力覆盖城乡居民家庭的网格管理平台,在全市铺开网格科普工作,其中,“齐”妙网格科普公众号精选科普中国等相关科普资源,每月两期向居民推送健康养生、防灾避险、科学辟谣等热点内容,将日常科普与应急科普相结合。
从户外科普到线上科普,我市不断拓展线上线下“双线”科普传播路径,实现科普全时段、全地域、全人群覆盖。8月7日,全省科协系统“典型好案例”公布,我市《借船出海拓展科普传播新路径 打造“双线”科普新模式》名列其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