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共读后的感受还在,需要静下心来做一次梳理。凡事亲身经历并用心体验,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在新网师,我已经参与过数次的云端分享活动。但是,只有这次分享是最有压力也最为煎熬。二十多天前我就接到新网师王荣平老师的邀请,我原本以为和之前一样是一次很轻松的分享。
直到临近分享的前几天,新网师讲师王辉霞老师亲自过问并把关本次分享的准备工作,辉霞老师是一个做事情极其认真甚至较真的人。我这才意识到,这次分享绝不是轻松的。
(资料图)
辉霞老师是我在新网师的导师,也是这次共读分享的主讲人。她自然希望首先分享的我能在这次云端分享中开一个好头。而我也不想因为我而给我们新网师英语团队拉了后腿。
背负着这样的压力,我开始认真啃读起指定的论文。我很少阅读论文,更不要说深入研读论文了。但是,这一次我却把这篇论文来来回回读了六遍,还做了很多标记。从第一次读花费4个小时到第六次读只花费了20分钟的时间,这中间的持续时间是整整三天。整个过程我倍感煎熬。
啃读完论文之后就是制作课件。从课件的制作到修改再到定稿也经历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正式分享之前,和分享团队的湛礼兰老师一起对着电脑屏幕预演了两次整整两个多小时。湛老师对我在预演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指导我如何完善才会更好。非常感谢新网师学友湛礼兰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三千多字的逐字稿是在正式分享前的两个小时才定稿打印出来的。在第二次预演结束后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了,我利用这仅有的一个小时把逐字稿开回读了三遍。
正式的分享似乎成了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情了,而且我一在公众场合下讲话就会不自觉的说一些口语化的语言在这次分享中也基本上没有出现。当分享结束后看到对话框几位老师的留言后,我感到很欣慰: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我的用心准备被看见。
虽然我只是这次分享中的一个配角儿,但是我在自己的分享戏份里我也要成为主角儿。整个分享活动结束后,讲师辉霞老师给我私信留言:今天晚上的分享很棒!在这一刻,这次活动中所有的煎熬和不易都化作了惬意和释然。
当然,我也意识到自己这次分享中的不足之处:共读论文的框架及相关的核心概念虽然了然于胸,但是对于论文外的延伸比如逆向教学设计三阶段落实路径的具体阐述和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还需要继续跟着共同体继续学习。
越是学习就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越是感到自己的不足就越需要学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确实如此。
在承担中成长,在新网师,这是已经被无数次验证过的箴言。我也在这次承担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条至理名言。
2023.08.16
滕大卫
标签: